泥鳅怎么养
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一次,刷洗食台上的脏物,定期对食物用漂白粉消毒。发现死鳅及水面漂浮物,要及时捞掉。经常巡塘,发现池塘有漏洞,应立即堵住,泥鳅体小且滑,即使漏洞很小,也会钻洞逃跑。
日常管理 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记;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延长泥鳅生长期);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看天气变化情况、看水质变化情况、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
水质管理,饲养泥鳅时,需要每隔五到十天换一次水,因为泥鳅身上的粘液较多,容易污染水质,所以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干净卫生,尤其在夏季高温时节,要间隔三天换一次水,且水质最好使用静置一到两天后的自来水。
保持水质和溶氧,喂点馒头屑和鱼食,但要沉底,泥鳅是底食性鱼类,等养熟了,撒在水面它都会游上来吃。记住保持水质和溶氧很重要。鱼不会很快饿死,但水不好会很快死掉。不要放土 ,可以放沙。
养护:泥鳅饲养期内必须按时鱼缸换水,维持水里的清晰度在30公分左右,每日清理工作清扫鱼饵台,降低细菌繁殖,水的温度维持在22-28度最好,同时在泥鳅的繁殖季节,亲鳅产破卵后立即捞起来鱼籽,以防被泥鳅吞掉。
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时可以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早晚各泼洒一次。
泥鳅生活在泥土里,自己家养泥鳅容易活吗?
1、泥鳅不过就是一种最普通的原生鱼,非常好养。一般泥鳅,直接扔进水里,让他自己寻找藻类就行了,更本不用喂食。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
2、泥鳅是很容易养活的鱼类,它属于鳅科,根据泥鳅的种类不同,个头也有差别,大的能够长到20公分左右,选用多大的鱼缸要根据成年泥鳅的体长而定。且泥鳅是底栖性种类,对底砂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3、泥鳅是很容易养活的鱼类,它属于鳅科,是底栖性种类,平时就是喜欢呆在水底不动的。当气压变低,空气有点闷的时候,它在水里感到难受,会经常到水面直接呼吸空气,这就是它有时会翻身和烦躁不安的原因。
4、泥鳅属于淡水鱼,大部分泥鳅生活在湖泊、池塘、沟渠等淡水中,还有一部分泥鳅生活在湿润的泥土中。具体来看,泥鳅喜欢生活在水底以及淤泥丰富的地方。淤泥的上方可能有一层植物碎屑或其它生物,这些都会成为泥鳅的食物。
泥鳅养殖技术,怎样养泥鳅,泥鳅
1、当水温达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2、一是底肥饲养法。在养鳅池底将有机粪肥、稻草相间铺放,厚约30厘米,按每平方米撒生石灰150克后再铺上10厘米肥泥,注水1周后可放养泥鳅。
3、.人工催产繁殖。为了提高泥鳅卵子的受精率,亦可采用人工催产繁殖。催产时间在4-5月份,要求天气晴朗,水温在22-28℃。
4、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
我是东北的想在东北养泥鳅怎么养
1、在养泥鳅的时候选择向阳、进排水方便、含腐殖质适中的黏质土壤建池塘,面积为30-100平方米。
2、施足基肥:泥鳅的食性较杂,水体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苗种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粪均可),以繁殖饵料生物。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机肥10~15公斤。
3、如果你养几条就用一个鱼缸,如果你养很多条就用鱼池。要记住,无论用鱼缸还是鱼池都要有够多的淤泥(也不要加太多的淤泥)加水加到淤泥厚的少一点,不要加太多水。
4、要加深水位保温,越冬池放养密度可高于正常饲养5~2倍,水温应在2~10度为宜,结冰较后时,应在池内打洞穿冰,以利通气。建议到图书市场去买几本关于养泥鳅的书。自己多看书就都明白了。
养泥鳅需要什么条件?
水源:可以选择没有受到污染的江河水、湖泊水、水库水、溪水,氧气溶解量要求在4-5mg/L以上,ph控制在5-2之间。饵料:主要有鱼粉、鱼浆、猪血、米糠、豆饼、菜饼等。
干净的水源;养殖泥鳅的时候,虽然对水源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也不能让水源有污染。所以水质要干净,池塘最好是能靠近水源,这样才能方便后期往里面加水。池塘水的深度不需要太多,差不多在40至50厘米就行了。
养泥鳅要具备池塘条件、水质条件等条件,养泥鳅要从清淤消毒、饲料选择、日常管理等方面去养。
水质:水体ph保持在5-2左右,氧气溶解量保持在4-5mg/L以上,氨氮含量不宜超过0.1mmol/L,不允许有硫化氢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