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田里面养鸭可以吗?怎样做到水稻不减产?
稻田里鸭子来来往往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刺激水稻植物的分蘖。因此,稻田养鸭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可以实现稻鸭双丰收。但是稻田养鸭也有各种要求。把鸭子放到稻田里的时间。一般鸭子在插秧后10天后可以放到稻田里。
除草灭虫采用稻鸭共作,使得水稻大田几乎不需要进行杀虫灭草工作。雏鸭入田后在水中频繁活动摄食,能有效抑制、驱逐潜叶蝇产卵。适时收鸭 水稻进入乳熟期,要适时收回田中成鸭,以防鸭子采食稻谷和损坏谷穗。
增加肥力。鸭子在稻田里生活,其排泄的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提升肥力,促进水稻增产,常年稻田养鸭,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 改善稻田环境。
稻鸭共生有哪些基本要求?
(1)鸭品种应适合稻田饲养 大型肉鸭品种(如北京鸭等)在稻田中行动不便,不宜用于稻田饲养。
有条件可选择野鸭和家鸭杂交,育种效果较好。放牧时间秧苗成活1 ~ 2周后,1 ~ 2周龄的雏鸭可投入稻田繁殖,鸭子不分昼夜,整日生活在稻田里。另外,鸭子喜欢吃稻穗,所以水稻抽穗时要及时将鸭子从稻田里赶回来。
(4)施肥 稻鸭共作期间,每只鸭食入精饲料5公斤以上,加上田间觅食,排泄粪便量达10公斤以上,每亩田放养15只鸭,排泄物中氮素700克以上、五氧化二磷1000克以上、氧化钾500克左右,对水稻生长有显著肥效。
选择的共生鸭品种不宜过大,且活动灵活,适应性强,在稻田中吃得少。鸭稻共生的水分管理:在将雏鸭放入稻田之前,应做好水层管理。一般来说,最好实施3-5cm的浅水层。水层的管理应考虑到鸭子和水稻的需要。
所以稻鸭共生要想达到较理想的除草效果,稻田应在杂草的第一萌发高峰期放入鸭子,即在栽插后7~10天就要放鸭入田。一般来说,以选择晴天的上午9:00~10:00为宜,因为鸭能较好适应温度渐高这种变化的气温。
稻鸭共生田如何防治病虫草害?
1、田间保持深水活蔸、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出穗、后期千千湿湿、不过早脱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给鸭子饵料,勤查围栏,防鸭外逃。
2、选用抗病品种。结合当地天气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抗病品种。打捞菌核。根据病害后期形成的菌核会掉落在稻田里成为下一年的病原这一特点。在耕沤田时,打捞菌核,并烧毁,对纹枯病等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3、药剂防治是采用化学药剂或土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而且这是当前水稻病虫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比如克瘟散、稻瘟净可防治病害稻瘟病、纹枯病,同时又能兼治叶蝉、飞虱。
稻鸭共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放养密度以12只/667 m2为宜,放养密度过大则易对水稻造成伤害。雏鸭放入大田后,早晚各喂1次,白天不需饲喂,促使鸭子到田中寻食。随着鸭子长大,早晚喂的饲料逐渐增加。
(1)田块选择:应选择无污染、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成方连片的地块作为稻鸭共生区,要求田埂加高、加宽,以便于鸭子休息与保水。
田块选择与建设。应选择无污染、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成方连片的地块作为稻鸭共作区,为了使稻田能灌10厘米深的水,所有田埂必须加高到20厘米,加宽成80-100厘米,便于鸭子休息与保水。稻鸭种苗准备。
所以稻鸭共生要想达到较理想的除草效果,稻田应在杂草的第一萌发高峰期放入鸭子,即在栽插后7~10天就要放鸭入田。一般来说,以选择晴天的上午9:00~10:00为宜,因为鸭能较好适应温度渐高这种变化的气温。
一般要求夜间温度高于白天1-20C,有利于鸭的休息,忌忽高忽低。 小鸭子的饲养方法 品种选择 稻田养鸭是一种粗放的饲养方式,而且在稻鸭共栖种养模式中,养鸭只是绿色优质大米生产的一个辅助性产业,主要起生物防治的作用。
稻鸭共生如何进行水分管理?
1、鸭稻共生的水分管理:在将雏鸭放入稻田之前,应做好水层管理。一般来说,最好实施3-5cm的浅水层。水层的管理应考虑到鸭子和水稻的需要。稻田应尽量防水,尽量少排水,避免鸭稻共生形成的肥料外流。
2、应用水稻三超栽培技术培育带蘖大苗,并于5月20日插秧。插秧方式为手插秧,插秧规格为30.0 cm16.7 cm,最好采用宽窄行栽培,这样有利于鸭子在田间觅食行走,并有利于田问通风透光,提高水温和地温。
3、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一般做法是,将雏鸭放入1厘米深的浅水盆中几分钟,让雏鸭溼脚和饮水,即通常所说的“点水”。
4、(二)插秧后、生长期的以苗压草、以水压草。这种除草方法主要是通过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的数量和对秧苗进行科学的水浆管理等措施,以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三)立体种植、养鸭除草。
什么是稻鸭共生?
稻鸭共养是一种新的绿色生态生产模式,一方面可抑制稻田的杂草和虫害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另一方面也为鸭子的饲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环境,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效益显著。
稻鸭共生生态模式是在传统稻田养鸭的技术上不断发展起来的,近期日本甚至发明了自动驾驶鸭子机器人来实现稻鸭共生技术。如今已经有些草类产生了抗药性,使得除草问题变得更加困难。有些地区已经开展了除草剂的禁用、限用活动。
稻鸭共育模式 是将水稻生长特性、病虫害发生、稻田生物生长规律与鸭的生理、生活习性相结合的一种生态鸭养殖模式。它具有投资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用天然杀虫剂和提高土地肥力的优点。
稻田养鸭是近年来的新生种植方式,也称为鸭稻共生种植模式。通常与有机或绿色种植相结合。农药和化肥都不使用。利用鸭子除草、灭虫、鸭粪肥田种植鸭稻,达到稻鸭双重效果。建议每10-15亩建一个鸭舍,让鸭子夜间休息。
鸭稻共生系统是艾米农场专门设计的艾米自然生态圈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鸭子和水稻共生,远离化肥,鸭子吃虫除草,鸭粪作为肥料实现自然循环。
从生态系统构成来看,鸭稻共作生态模式可分为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两大部分。其中,生物组分主要包括水稻、鸭子、各种昆虫(害虫和天敌)、土壤生物和水生生物(如某些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等。